航空運輸合同其實質上是合同,是承運人與托運人關于航空運輸所達成的真實意思表示的合意。依據民事法律規定和原則,法律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但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或是公序良俗的,應認定為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二十九條,以及《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限額規定》的第三條規定了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限額制度。《蒙特利爾公約》中亦有此類規定。
既然航空運輸合同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承運人可否在簽訂航空運輸合同時,將承運人所有的過錯所產生的損害約定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限額規定》以及《蒙特利爾公約》中關于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限額制度?答案是否定的。
舉例說明,日本甲公司向英國乙公司出口一批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合同約定,該筆貨物由甲公司負責運輸,貨物重量2噸,貿易術語DDP,目的地倫敦希斯羅機場。甲公司與南方航空公司簽訂《國際航空運輸合同》,該筆貨物全程由南方航空公司承運。南方航空公司在合同中約定:因航空公司過錯導致貨物丟失、損壞或者遲延履行,托運人同意適用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限額,即每公斤貨物22特別提款權(2024年12月28日起修改為26個特別提款權)。后案涉貨物全部丟失,經查實,貨物丟失的原因系承運人航空公司無正本航空貨運單放貨的行為導致的。甲公司在向乙公司賠付后,向航空公司索賠。航空公司在庭審中抗辯:原被告雙方簽訂了國際航空運輸合同,合同約定因航空公司過錯導致貨物丟失、損壞或者遲延履行,托運人同意適用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限額。其愿意承擔每公斤22特別提款權的賠償。
綜合案件分析,航空貨物運輸合同中所述的“過錯”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故意又分為積極的故意和放任的故意。承運人無正本航空貨運單放貨系明知收貨人持有的不是正本航空貨運單,極有變造、偽造正本航空貨運單的危險,但為了運費的收益而放任其提貨,這種行為就是故意。其約定與我國《民用航空法》和《蒙特利爾公約》相沖突,并且依據我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航空公司提供合同不合理的免除、減輕自己的責任該格式條款無效。